- 长城WEY系列车型的安全性怎么样?
- 帕萨特中保研碰撞测试不合格,还有哪些安全级别高的车型推荐?
- 我国销售的韩系车型,它们的质量与安全系数究竟如何?
- 合资车安全还是国产车安全?目前国内最可靠的车型有哪些?
- 车辆碰撞评分和车的尺寸重量车型,哪个对碰撞安全影响更大?
长城WEY系列车型的安全性怎么样?
首先车的安全性这方面,主要是看个人自我控制,超过一定的速度,再好的车也就不了你。WEY是长城的高端品牌,用料非常扎实,看拆车分解的视频,真的是觉得重有重的道理,确实各个地方下料都很足。WEY系列的安全配置也很高,360度影像、智慧躲闪、陡坡缓降、上坡辅助、刹车优先系统。如果是看安全方面,WEY绝对值得选。
安全性主要看配置用料。我是最早一批买的WEY7,整车用料真的扎实,当然车重也重,很有安全感。WEY7是用新平台打造的,安全性打造是同级别一流水平,推出之初就在全球汽车碰撞最严测试,小重叠碰撞中获得了最优级别的“GOOD”评级,安全性毋庸置疑。
帕萨特中保研碰撞测试不合格,还有哪些安全级别高的车型推荐?
先来看一下帕萨特中保研的碰撞测试结果,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A柱出现严重弯折,车顶形变,前车门铰链完全断裂,车门在碰撞结束后从车身上脱落;评测结果被评定为P,较差。
新款帕萨特指导价18.49万-28.29万,个人认为帕萨特也算是B级车的神车了,而且这款车 可以说说深受我们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不过这次C-IASI碰撞测试确实很让人意外。要说推荐一些安全级别高的车型,最近网上爆料了名爵hs获得了欧洲E-NCAP和澳洲A-NCAP碰撞测试的双五星安全。
其实我们都知道欧洲的像汽车排放、碰撞等标准都要比国内的一些标准要更严苛,所以不妨去试试名爵HS这款车,和这款一起测试拿到五星评级的车型,还有像奥迪的Q7、Q8以及大众高尔夫和福特的一款车。
成人和儿童保护上,名爵HS分别获得92%和81%的评分,在安全***系统和行人保护上也获得了76%和64%。综合来说名爵HS这款车的安全表现是比较优秀的。名爵HS目前的指导价是10.98万-16.98万,大概还有4000-6000不等的优惠,而且这款车像360全景影像等实用配置也比较多,可以推荐看一下。
我国销售的韩系车型,它们的质量与安全系数究竟如何?
“汽车概况”给大家唠一唠韩系车!
众所周知,韩系车在中国都是主打性价比的车辆,主打新造型,新价值观的车辆,好多人都不大认可韩系车技术,但不管你认可不认可,韩系车的质量,技术在那放着呢!
要知道,韩系车可是堪称世界前五的车系,整车质量真的没的说!不信可以问一问周边购买韩系车的车主~我周边朋友或同事购买的韩系车有瑞纳,名图,领动,途胜等车型,车主反馈都很好,除了今年途胜机油门招回事故,导致部分车主反映油耗升高,好在解决及时,现在驾驶性,油耗性已回到招回前状态!
根据众车主反映,韩系车还是秉承一贯的皮实,耐操的风格,购买韩系车的车主基本上没有大的问题,但好多人反映韩系车偏轻,底盘偏软,驾驶起来没有安全感~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试驾过菲斯塔之后,真的怀疑韩系车底盘是不是专门***的结果!
实际上,韩系车整车质量真的没啥问题,只是这几年为了夺得国内市场,大部分车辆降价促销。这也为我们大家购买韩系车降低了门坎!
对于韩系车安全性能,我只能说一般水平,汽车安全管理中心也做过各车辆碰撞性能,韩系车处于中游水准吧~
你认为韩系车质量和安全性如何?欢迎讨论~
“汽车概况”作为专业的汽车平台,只回答专业的汽车问题,欢迎大家关注!
合资车安全还是国产车安全?目前国内最可靠的车型有哪些?
合资车比国产车安全,那是老黄历了,那些脆皮的车型已经被淘汰。帕萨特、思域、菲斯塔的中保研碰撞成绩,建议题主看一看。有的A柱直接断裂,有的B柱断裂……惨不忍睹。车身刚性严重不足,甚至还会导致驾驶员面部与中控台直接碰撞。所以合资车一定比国产车安全,这个说法放现在是不成立的。
众所周知,欧洲的可信度和公信力更要强,这是公认的事实。这就是为什么国产车与合资车很少去那里碰撞测试。最近名爵旗下的HS却在那成功扬名,在欧洲和澳洲同时获得碰撞5星,为国产车争光了
名爵HS搭载1.5T(20T)和2.0T(30T)两款发动机,与两款发动机匹配的分别为7速双离合和6速双离合变速箱。让HS能够7秒破百,百公里刹车距离是36米。MG PILOT智能主动驾驶***系统,全系标配XDS弯道动态控制系统、ESP电子稳定系统等多维安全配置。
车上斑马智行系统还支持OTA在线升级,可以给用户带来更潮流、智能的人车沟通感,除了***驾驶、人工智能尤其是[_a***_]识别是HS的优势。所以推荐名爵HS。
论安全性世界公以做的最好的还是沃尔沃,它的防碰撞预警和全车气囊都是标配!如果预算有限的话建议购买沃尔沃和吉利共同打造的品牌领克,领克所推出的车型也是主打安且动力也还不错!
安全意识和良好的驾驶习惯永远比车辆的安全系数来的更有效。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一提国产和合资进口就特别容易***… 理性看待,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不好吗?安全与否不是看什么品牌和什么车系的,就是具体到车型的。某具体车型的a柱变形b柱断裂,不能说明本品牌的所有车都这样,更不能说那个系都这样。某具体车型安全系数超高,也不代表本品牌其他车型也都安全。
所以不要分品牌和地域系,不要分品牌和地域系,不要分品牌和地域系。就看具体某款车!相对客观中立的【中保研***】自己去看哪款车碰撞测试得分高。c-ncap那蒙人的数据根本没法看,完全没什么可信度。简单的说 一个是理赔的保险公司花钱撞车做测试,一个车企自己花钱撞车做测试,各自带着什么目的显而易见,可信度自不用我多说。虽说实际状态绝对要比碰撞测试复杂的多,不能代表绝对安全系数,但是至少可以作为基本的重要参考标准。而且我觉得我发的图片里面的车一般状态下最安全😂
车辆碰撞评分和车的尺寸重量车型,哪个对碰撞安全影响更大?
「对撞测试」参考价值不高_每种车型都有刚需用户
「对撞测试」能最直观的开到哪台车或哪种车型的安全性更高,但是这种测试实则没有意义。因为整备质量大的汽车在碰撞中更占优势,高一些的车辆会比矮一些的车辆安全性高,前置后驱车型一定比中置后驱车辆更“抗撞”,但是每种车型都有存在的价值。
整备质量与结构强度
***设两台车都采用相同比例的高强度与热成型钢打造车架,结果基本为各自的正面、偏置、侧面与顶部强度碰撞测试的成绩都很好,因为结构强度与惯性作用力产生的破坏程度是相当的。但如果让两台车对撞则必然为「轻车」损伤更加严重,重车的惯性作用力更大,以“吨”级标准加大对轻车的撞击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作用力=质量×时速)
反之,轻车去装重车等于CNCAP中的「吸能靶车/吸能避障」进行撞击测试,轻车在撞击瞬间不仅要承受惯性力对车辆产生的损伤,同时碰撞时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加强车架的变形。所以轻重车辆的碰撞一定是重车占优势,但也并不是所有用户都需要尺寸硕大、重量夸张、高大威猛的SUV或MPV,轻量级小微型节油车作为代步车也是不错的选项,只是在驾车要更加注意道路情况。
车身高度与碰撞保护
- 高大的车型总会给人更理想的安全感,这并不是单纯的心理暗示。
汽车防撞保护结构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正面或两侧车头大面积碰撞的保护结构,顺序依次为横梁、吸能盒、纵梁与车架。第二部分为两侧的轮旋、A柱以及车架,这些结构会依次承受撞击力的冲击并传导,在撞击强度不会破坏结构特点时损伤则不会大,如强度过高则最终由车架承受撞击力;不过发动机也可以作为碰撞缓冲,只是一定要有「碰撞下沉设计」,概念如下。
图1:撞击力传递顺序
图2:发动机下沉保护概念
重点:离地间隙高的车辆在碰撞保护中必然更有优势,因其正面的防撞梁会高于低矮一些的车辆。那么在碰撞中作为低矮车辆用水箱架与发动机直接承受高大车辆防撞横梁的冲击,前者必然受到更大程度的损伤,因为后车的横梁强度总会比较高(追尾的概念相同)。所以理论上想要更高的安全标准则需要选择SUV/MPV或者皮卡等车型,然而综合发动机下沉的保护系统分析,驾乘体验相当不错的轿车无非是碰撞维修的成本更高而已。
发动机位置_影响极大
- 前置前驱
- 前置后驱
- 中置后驱
上述三种驱动平台是小微型载客汽车最常用的类型,其中前两种都是发动机布局在车头的设计,俗称“长头车”。此类车辆的安全系数必然更高,因为发动机舱的加强与长度可以充当碰撞溃缩区,发动机下沉自然能够提高安全系数,所以这两种车辆成为家用汽车的主流类型。
「中置后驱」俗称“平头车”,发动机布局在前排座椅的下方。由于发动机没有在车头,所以这一区域就不用刻意加强固定发动机的车架,同时也不用做的很长;而且A柱的倾角可以非常大,这样就能有效的降***造成本。然而同时也失去了碰撞缓冲区和“下沉保护”功能,结果造成此类车型的防撞能力很差;这就是面包车与各类货车在安全方面评价不高的原因,但除了面包车可以被皮卡微卡取代,中重型客货车又靠什么取代呢?
总结:以整备质量,结构强度,离地间隙以及发动机布局四点参考,可以找出一种绝对安全的车型。但C端用户众口难调,同一种车型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所以每一种车型都有其价值所在,那么在选车时就没有必要参考「对撞成绩」。需要找到的是在正常碰撞测试中,能获得CIASI高评分的汽车即可。
编辑:天和Auto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